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期心灵成长线上读书分享会


《幸福干预》第四期读书分享活动  

 

分享章节:F计划——Family常回家看看

时间:2018年11月17日19:00

主持人:许肇泽(惠州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

分享人:方向霖(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书目简介:《幸福干预:一生受用的26堂幸福课》  


遵从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本身潜能的原则,从人自身寻求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将心理学技术化、方法化,并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书中提供的26个“幸福计划”,都是韦志中老师长期心理咨询的精华,它们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治愈心理创伤、减轻生活压力、认识自我,提高幸福感。 

文章节选

对于人们来说,一生中一共会经历四个家,每一个“家”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第一个家是母亲的子宫,这是我们居住的第一个地方,婴儿最原始的安全地带。在这里,母亲为我们提供所需营养,为我们挡去所有伤害。 第二个家是原生家庭,它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那些不愿意回家的孩子,他们一生也许只会做两件事,一件是如何离开家,另一件就是如何回到家......


这里我们需要谈到一个原生家庭的概念,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习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再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中去........  


可见,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不是我们走得越远就能使其消失的,如果不转身处理,它随时会影响我们亲密的关系,会阻碍我们获得幸福生活。这就像我们一直感受自己被野兽追赶,害怕得拼命地逃啊逃,那种害怕和时时刻刻都要逃避的感觉却一刻都不曾离开过……事实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糟糕,一直以为父母不喜欢自己而逃离家庭的游子,一转身,或者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成长,幸福生活其实很简单,在某个想家的时刻,不要犹豫,踏上回家的路。   

操作指南

1、在看到这篇文章的一周内,安排一次回家的行程,这是F计划的关键,必须要做到,记住工作永远做不完,没有时间永远是借口。  


2、尽最大的努力回想父母喜欢的东西,用心去准备一份小礼物。我们并不提倡只买营养品或昂贵的奢饰品,老人家其实更需要的是一份心意的表达。  


3、不要事先通知,在某一个阳光灿烂的时刻,带着灿烂的笑容,以饱满的精神出现在父母面前,这个惊喜将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4、乖乖地坐下来,尽情地享受一顿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除了狼吞虎咽地吃之外,要将感谢和夸奖都表达出来,老人家也需要自己的价值得到孩子的认可。  


5、亲手下厨,为父母做一顿饭,哪怕只有西红柿炒鸡蛋都好,关键是全程亲自操作。如果实在疏于厨艺,可以跟父母请教,这将是他们最愿意传授的经验之一。然后,给父母盛好饭,邀请父母入座,一家人吃一顿家常饭。  


6、给母亲洗一次脚,给父母捶一次背。  


7、离开时,抱抱父母,紧紧地拥抱超过一分钟,并且告诉他们,要乖,要保重身体。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完整内容请到“心灵成长线上读书分享会”微信爬楼回听。

本期话题

分享自己团聚时或者离别时会和家人一起做的事情。可以是你过去做过的,也可以是你想去做的但还没有机会做的。

读书会成员分享精选

网络空间安全1班  凌华钊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感谢向霖同学的朗读与分享!


说到常回家看看,我感触特别大,因为从高中到现在的大学,我上的学校离家很远的那种,高中要两三个小时,现在要四五个小时,所以要做到常回家看看,很难很难。每次回家都要坐很久的车,即使坐车很累,但每次回到家都会倍感舒适,还会有一桌丰盛的大餐等着我,特别在我高三时,因为学校规定,每个月才能放一次假,家里人还会每星期给我送吃的,那时就很感慨,真好!毕竟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诶,一个来回就没了半天了。在我回校时,也是一桌满汉全席,还有大袋小袋的各种零食,当每次回到学校就开始后悔了,我这么就这么懒呢!现在想起,总觉得辜负了家人的好意。

机械电子工程1班 陈淦兴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小时候最喜欢就是中秋节了,因为那天晚上一家人可以在月光下边聊天边吃东西。但是,这些年来的中秋节没有以前的气氛了。虽然大家聚在一起了,但也是各忙各的了。以前经常拿出来放吃的小桌子已经是积满灰尘了。如果能给我一次机会,我想亲自组织一个中秋节活动,让我重新找回小时候的感觉。在中秋节那天要上,把小桌子搬出院子,上面准备很多水果和月饼,一家人围着桌子边吃东西,边聊最近的发生的事情,还有往事。再晚一点,大家就到厨房一起炒田螺,炒完再搬上桌子上吃,接着再谈谈最近想去干什么。我相信能在聊天中找回与家人的那种亲密联系,还有节日的气氛。

网络工程3班 江小龙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感谢方向霖为我们带来的分享,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感受。


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一生难免会与家人多次离别,又多次团聚,就像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但在我们与家人相聚,亦或与家人离别时,我们又做过什么?我仔细一想,真的没做过什么,只与家人互相说了些问候的话。当然,这只是我在上大学前的肤浅想法。在我上大学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与家人离别的感受,体会到那简单的问候包涵怎样的爱意。虽然我与家人相隔不远,方便我回家,但因为很多琐事抽不开身,我也很少回去。这样一来,我与家人们相处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很多,这时我才体会到离家之人对家人的思念,才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心。虽然我与家人们能在微信上视频聊天,但我还是对家心心念念,想着抽空回家。而这个周末我也抽空回家了,我与家人们相聚,感触良多,与我家人聊了很久,因为我觉得这段时间来之不易。我也即将回学校继续我的大学生活,我想,我或许可以跟我的家人们拥抱一下,仔细感受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   

风景园林1班 钟佩纯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自从上了大学,可以说回家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这导致我更加想念回家!我的家人都很幽默,每次一回家,都是充满笑声,我与家人团聚时,我都是与家人聊天,聊我每天经历的事情,我家人也会很认真听我说,而且一边很幽默的与我聊所发生的事情,一边给我提一些建议。从小在这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长大我感觉自己很幸福,这可能也是我性格这么乐观的原因吧。在我离开家去读大学那一天,我和我家人的离别氛围不是悲伤的,是欢快的,可能是他们说话真的很幽默,他们对我说:等你去上大学了每天的晚饭再拍个小视频给你闻。我爱我的家人,因为有他们,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感受到孤独,无论遇见什么事都能乐观面对! 

生物技术2班 刘晓琳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感谢向霖为我们带来的分享。


对我来说,我和家人团聚和分离的时候都会来个拥抱,好久不见是拥抱,临别分手是拥抱,想念是拥抱,不舍也是拥抱,所有的感情都化在了这个动作里。他们可能都比较含蓄不善表达吧,基本都是我主动上去抱住他们的,收紧手臂,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背上会有轻柔的拍打。相聚时是嘘寒问暖的真切,我会说,我想死你了你想我没有?离别时是殷切叮嘱的不舍,我会说,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也要保重身体,要记得想我。没什么特别的,也就是三言两语和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却让我莫名安心和温暖。

思想政治教育1班 方向霖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从出生到初中,我一直都很少离家,因为学校离家近,而且那时还是走读,所以对家很依赖,很眷恋,直到高中时,由于学校离家很远,而且又是寄宿制学校,所以离家的前一晚,母亲做了一桌子好菜,其中就包括豆角粒煎蛋。那晚,我家里的人都有说有笑,但又好像有些沮丧,父亲一直叫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校要吃好穿好,并说钱不够,可以叫他打钱,而母亲则一直夹菜给我,叫我多吃点,姐姐则把她最喜欢的书送给我,她说就当开学礼物了,假如在学校压力大,可以看看放松放松,而我也有些伤心的听着他们说话,那晚,是我最兴奋,也是我伤心的一晚,因为,自那刻起,我或许不会像过去,常常回家,看到他们,和他们聊天说话,在家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只有周末,节假日,我才能见他们几面。果真,如今,我真的很少回家,在高中少,但在大学更少,我已经1个月没回家了,觉得挺对不起他们的,也是自从那次的离别,喻示着我将以后很少回家,唉,真的很想常回家看看。 

生物科学1班 郑秋君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在我的印象里上,最思念家人的时候,也是离家很远,见不到面的时候。读高中时也是住宿,但周末可以回家,想念很浅,基本没有。到了现在读大学,不能再频繁地回家,想念父母的时间比自己想象得要多得多。我记得上次给他们打电话,是看见我的舍友都在给爸妈打电话的时候,他们的欢声笑语,让我开始觉得委屈,想念,难过。有了很大一股想要打电话的冲动,而且我也是真的打过去了。尽管打过去时发现其实很多话都说不出来了,但是终于舒了口气。所以,无论是否想念,一定要按时多多联系他们,这可能不是在给父母安全感,而是在给自己安全感吧。

软件工程2班 沈秋帆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读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久。转眼回首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了,确实是会有想家的情绪,但也确实不是十分的强烈。在我们家每一次有人出远门或是有人从远门回到家乡来,总是会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叫上一些关系很好的亲属一起来家里吃饭。每次都弄的十分的喜庆,无论是离去还是归来都是开开心心的氛围。不会让人陡增离别的伤感与悲伤。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还没有回去过,所以我并没有体会过从远门回到家,家人热情迎接的感觉。不过我还记得我离开家时,大家一起聚在餐桌上吃饭的情景与快乐的氛围。这也时我在异乡经常回想,回味的一件事情。我在这边饮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现在真的很想回家和家人一起好好地把家乡的美食吃一个遍,一起聊聊我们不在一起时发生过的点点滴滴。

许肇泽老师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说到回家,刚出来工作的那两年,都很少会回家,一年到头就是春节才回,这几年我的心态变了,虽然工作很多,旅途也奔波,都会挤出时间回家,待在家里最短的一次不超过十六个小时!因为觉得回一次就少一次,要珍惜每一次能够回家的机会。我喜欢回家的时候和家人聊聊在外的生活,吃爸妈做的饭,还有就是到街上走走,感受一下家的变化!离家之前我习惯跟父母拥抱,又能量满满回到工作岗位了!文章里说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即便逃避也会一直影响我们未来的路,所以回家其实也能够让我们知道在路上为什么会跌倒,为什么会害怕,为什么会逃避!有的人有家却不敢回,因为心里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看到别人回家的时候,他们很难受,而有的人没有家,却在心里和梦里回去了很多次,那个时间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

其他分享

英语师范2班 黄锦秀

【读书群成员】


说到回家或离开家人会做什么事情,我是深有感触的。读高中和大学都是离家特别远的,每次离家都大包小包的,心情也特别沉重。但是这次我想讲的是不是离家时会干什么事,而是回家是我会带什么惊喜给我的妈妈。高中的学校硬性规定一个月放假一次,这无疑让我更难受,每次去学校都会产生一种不想去学校的感觉,但是我必须接受。每到回家的时候,我就会特别开心,我总是早早收拾好东西,等待下课铃的响起,冲向公交站,想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妈妈身边。每次下车的站点对面就是佳田面包店,面包的香味让我想起了妈妈最喜欢吃的千层榴莲,我就会不由自主的走进店里,拿着自己省下的钱大方的买下一个带回家。一进家门我就会大喊一声:“妈妈,我回来了”。妈妈就会说:“回来啦,准备吃饭。”我就偷偷地把千层榴莲塞到妈妈手里,妈妈就会很开心,但是嘴巴上还是会说买这些干嘛,尽管这样说,在她的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妈妈吃了一口,我就会故意问:“好吃吗?甜吗”妈妈就会抱着我说:“甜,超级甜。”妈妈的脸上就会露出幸福的笑容,看到妈妈的笑,我的心也跟着开心。可以说从高中到现在上了大学,每次回家我都会给我妈妈买一个千层榴莲,因为我希望当妈妈吃到千层榴莲的时候,会感觉到我回来了,给她一种精神的安慰。所以我希望每天为了生活劳碌奔波的人,能够回头看看你还有一群家人在默默的支持,不要只顾着埋头往前走,忽视了身边的人,再忙,也别冷落了在乎你的人,因为再多的金钱都换不来一颗真心。别把对你好的人弄丢了,就不会再回来。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最珍贵的人。

物理学2班 黄娘珍

【读书群成员】


步入大学生活快三个月,中途也只是国庆回了一次家,原本打算隔几天打一次电话回家,到后来只是一个星期打一次或者微信聊几句就草草结束,未曾想到手机的那一头父母等我的电话等了多久,想听我的声音想了多久,他们一生奔忙都在为了我们,时刻把子女放在第一位,而我竟可以很轻易的就斩断他们思念的绳索,直到一天晚上,父亲主动打给我,说想跟我视频通话,我说这样不挺好的吗,为什么非要视频,他说我想看看我女儿的样子,后来他看到了,说了句〃嗯,看到了就好〃,那一刻我突然惊醒,原来我爸他这么容易满足,可以守着电话很久只为看我一眼,而我时常忙到忽略了他们,那一刻我突然好想回家看看,回到那个总有几个人在等着我回去的温暖的家里,而不是只是在累了,受伤了才想到他们,无论开心,难过,都可以想到他们,而他们也一直在。当时学校刚好有个写信活动,我就对父亲写了封信,把平日里难以言说的话语都写上,常回家看看,别把距离当距离,家很美好,亲人很亲,请珍惜!

软件工程4班 刘惠珍

【读书群成员】


我的家庭算是挺美满的,虽然父母之间免不了吵架,但俗话说得好“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他们吵完以后,第二天就和好了。我生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学校的建设不是很好,人又很少,在我五年级时,我就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住宿,那时的自己,什么都不懂,面对陌生的环境,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内心感到害怕,经常会想要回家,每到星期五时,我都会非常开心,因为可以回家看见父母了。但两天的相处后,我又要开始我的上学之旅了,每每这时,父母就会叫自己在学校多吃点,注意安全,这时,我就会回一句:嗯,我会的。简短的几个字却是让他们安心的良药。上了大学后,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自开学以来,我就还没回家过,每每打电话回家,父母都会说“不用管家里的事,家里一切安好,你在学校里要吃好点,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每次回到家,对父母说的话不是很多,但只要看见他们就觉得心里暖暖的,有家的感觉。希望大家有时间的就多回家看看父母,就算是回去没什么话对父母讲,也多回去陪陪家人。

本期整理:方向霖 (读书成长小组成员)

【下期预告】

第五期

分享时间:2018年11月24日19:00一20:00

分享主题:G计划——Groundless allegation传递正能量

主持人:许肇泽

分享人:刘晓琳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查看原文



·校长餐会之新生专场来袭!

·阆苑啄木鸟丨校园安全管理需要你的发声!

·学代会丨筹备回顾


供稿:校学生会心理健康发展部

版面:校学生会新媒体中心丨陈丽珊

封面:校学生会新媒体中心丨李   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